服务热线:13305398711

当前位置 > 首页 > 新闻动态

二氧化碳在手术室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

点击:发布日期:2025-10-30

 
在现代手术室诊疗体系中,二氧化碳凭借其*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生物安全性,已成为除麻醉气体外应用最广泛的医用气体之一,贯穿微创手术、生命支持、标本处理等多个关键环节,对提升手术安全性、优化操作视野及保障患者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 
在微创手术领域,二氧化碳是腔镜手术建立“操作空间”的核心介质,其中腹腔镜与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最为典型。手术中,医生通过专用气腹机将二氧化碳精准注入腹腔或胸腔,使其形成稳定的人工气腹或气胸——腹腔内压力通常维持在12-15mmHg,胸腔内压力控制在8-10mmHg。这一过程能将体壁与内脏器官分离,为手术器械操作提供充足空间,同时避免内脏器官因直接暴露或挤压造成损伤。相较于空气,二氧化碳的优势尤为显著:其在血液中溶解度高(约为氧气的24倍),即便少量进入血管,也能快速通过肺部代谢排出,大幅降低空气栓塞的风险;且其化学性质稳定,不会与手术器械或人体组织发生不良反应,进一步保障了手术安全。
 
在生命支持与监测环节,二氧化碳是评估患者呼吸功能与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。术中常用的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(PETCO₂),通过实时捕捉患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,间接反映肺通气、肺血流及心输出量情况。正常状态下,PETCO₂值应维持在35-45mmHg,若数值突然升高,可能提示通气不足或二氧化碳潴留;若数值骤降,则需警惕肺栓塞、心搏骤停等危急情况。此外,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(如心脏手术)中,医生会根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(PaCO₂)调整气体通气参数,通过精准控制二氧化碳水平,维持患者酸碱平衡,避免因代谢紊乱引发心律失常、组织缺氧等并发症。
 
在特殊手术操作与标本处理中,二氧化碳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内镜手术中,医生会使用二氧化碳进行肾盂扩张,其低压灌注特性可减少肾实质损伤,降低术后出血风险;而在冷冻消融术等肿瘤微创*中,液态二氧化碳可作为冷冻剂,通过快速释放热量使局部组织温度降至-78.5℃,实现肿瘤细胞的坏死,且相较于其他冷冻剂,其降温速度可控、术后组织修复更快。同时,在手术标本送检前,部分含气器官标本(如肺组织)需注入二氧化碳维持形态,确保病理检查时能清晰观察组织结构,为后续诊断与*方案制定提供准确依据。
 

需注意的是,二氧化碳在手术室应用中需严格把控操作规范:气腹机压力设置需根据患者年龄、体重及手术类型动态调整,避免因压力过高导致膈肌上抬、呼吸循环抑制;术中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,尤其关注老年患者、心肺功能不全者的二氧化碳代谢情况,预防高碳酸血症的发生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,二氧化碳的临床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,其在精准化、微创化手术中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,为提升手术室诊疗水平提供更坚实的支持。


扫一扫微信聊